腿和胳膊上有一塊塊的白是不是白癜風
發現胳膊或腿部冒出點狀或片狀淺色塊,不一定就是白癜風,也可能是真菌感染后的色素減退,日曬后炎癥后色脫,或者缺微量元素引起的短暫掉色最好的線索是:顏色邊界是否清晰,面積是否變化,陽光照后是否發紅不痛如果這些白點變多,變大,或周圍顏色加深,就該請專業皮膚科醫生面診,用燈檢或皮膚鏡看一眼,幾分鐘就能分清類型,別自己拖。

不少人早晨刷手機照鏡子,突然瞅見胳膊或者小腿上冒出一兩塊淺色印子,心里咯噔一下:“這不就是網上說的白癜風嗎?”先別慌,皮膚脫色可以被很多常見情況模仿。其中蟲斑(花斑癬)在夏季常見,出汗多、出油多的人,皮膚表面馬拉色菌一鬧騰,就會留下淺咖啡或淺白色的圓點,邊緣帶細屑,癢起來一撓就起皮;青春期少年、健身黨容易中招。出去度假沒擦防曬,皮膚曬紅脫皮后,原來色素沉著的地方淡下去,也會出現邊緣模糊的褪色斑,俗稱“曬后白斑”。還有的孩子挑食,微量元素里銅、鋅少了,局部黑素細胞也打盹,出現豆粒大小的淡色印,吃上兩周多維蔬菜就慢慢恢復正常顏色。這么多模仿者,要跟真正的白癜風區分開來,就要抓住三個關鍵:顏色、邊界、時間。
白癜風的典型特征是“瓷白”,而不是簡單的淡粉或米白;邊界往往清楚,像有人拿筆描了一圈;面積可在一兩個月里肉眼可見地變大,周圍膚色相對暗一點,形成“色素加深環”。如果這圈白碰了太陽,不僅不紅不痛,反而顯得更白,那就更提示白癜風。相對地,蟲斑表面有鱗屑,刮一刮可能掉皮;曬后白斑邊緣模糊,摸上去和正常皮膚沒差別;微量元素斑只有針頭到綠豆大,數量多但散,過幾個月自己就淡。日常在家可以做個小測試:把患處放在自然光下對比,如有閃光燈或手電筒從側面照,白癜風皮損會呈亮白色熒光,其他脫色斑基本不怎么反光。不過這個方法僅供輔助,醫生用的伍德燈在暗室里會更準確。
怎樣自查不是白癜風
第一步,先看癢不癢。白癜風通常不癢不痛,如果你一出汗就癢、表面還有細屑,八九不離十是真菌搗亂。第二步,按壓法:用手指壓住白斑10秒,放手后如果顏色馬上回來,多半是血管擴張型貧血痣;顏色回得慢或者完全不變,就要警惕黑素細胞掉了。第三步,觀察毛發:白癜風區域汗毛也可能變白,蟲斑、微量元素斑不會連毛囊一塊掉色。第四步,記錄時間:兩周拍照一次,面積沒任何變化至少連拍三個月,基本能排除快速進展型白癜風。當然,自己再仔細也比不上醫生10秒鐘的燈檢。
若自查拿不準,建議兩周內抽空到皮膚科面診,帶上自然光下的照片作為對比。醫生先用伍德燈掃一圈,看是否存在亮藍色熒光;必要時再做皮膚鏡,把皮膚放大一百倍觀察黑素島有沒有殘存;個別疑難的,可刮點皮屑做真菌熒光,排除汗斑和白色糠疹。
出現白斑別做錯兩件事
- 第一,別急著涂網上曬的“神藥”。常見含有激素類霜劑或強效補骨脂酊,不小心大面積抹,可能出現皮膚變薄或刺激性皮炎。
- 第二,不要封包曬太陽。有人聽說“曬黑就能把白斑蓋住”,結果紅斑、水泡一起來,白癜風反而越曬越白。
目前公認的穩定期方案無非窄譜紫外線、局部光敏劑、表皮移植等步驟,選哪個要看部位、面積、進展速度,這些需要醫生面對面評估,不是拿一支膏就能說完。
如果你發現自己或家人腿上、胳膊上有淡淡的白塊,別東猜西想,先按照顏色、邊界、鱗屑、瘙癢、發展速度這五點做一次家庭篩查。有任何疑點,別拖,直接讓專業醫生看一眼,幾分鐘搞清診斷,后面的事就能少走許多彎路。
- 上一篇:二個月小孩臉上有小白點是不是白癜風 下一篇:白癜風開始是小白點點的樣子嗎


24小時熱線




導醫臺
走廊
手術室
檢驗科
藥房